伟大的博弈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真正的高手,都懂得延迟满足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早期有什么症状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70214/5221529.html

最近,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辞火了。

作者*国平用真挚而平和的笔调写下:

“我走了很远的路,吃了很多的苦,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面前。二十载求学路,一路风雨泥泞,许多不容易。”

很多人感佩他在苦难中的坚毅和乐观,钦羡他面对挫折永不言弃的精神,在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坎坷后,他依然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。

而更值得感慨的,其实是文中另一句话:

“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,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”。

所谓面对苦难的耐心,背后是强大的"延迟满足"的能力。

当一个人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,放弃即时的享受,忍耐当下的困顿,他注定不会平庸。

关于延迟满足,有个著名的“棉花糖”实验。

上世纪60年代,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叫沃尔特·米歇尔的心理学教授,决定通过实验来研究意志力对人生的作用。

研究人员找来几十个幼儿园孩子,带他们来到小教室。

孩子们面前放上了他们最爱的零食:棉花糖、曲奇和芝士饼干棒。

同时,他们被告知有以下选择:

要么,是马上吃掉棉花糖,但无法得到额外奖励;

要么,是等实验结束、研究人员返回时再吃,这样做将得到额外的棉花糖作为奖励;

还有一种方式,是在想吃糖时按下提示铃,这样做可以吃到糖,但仅此一粒,没有第二块。

实验开始后,研究人员从摄像头里观察着孩子们的反应。

他们发现,大部分孩子都没能忍住棉花糖的诱惑,按下提示铃后大快朵颐;

还有几个孩子甚至连提示铃都抛在了脑后,直接拿起棉花糖就吃了个精光;

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孩子成功地忍住了自己的欲望,等到了返回的研究人员。

而研究并没有到此结束。

研究人员通过跟踪调查发现,孩子们长大后的命运和当初面对棉花糖的选择息息相关。

那些成功克制欲望、选择忍耐的孩子,成年后的学业、职业发展更成功;而当初没能抵挡诱惑的孩子,大多庸庸碌碌,有些甚至染上了*品。

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研究,米歇尔教授团队提出了“延迟满足”理论。

生活中,那些善用“延迟满足”的人,不会轻易被眼前的愉悦所俘获。

他们往往意志坚定,愿意为既定的目标沉潜蛰伏,躬身耕耘,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。

世界首富、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就是个延迟满足的践行者。

当年,大学毕业的他只用三年时间就在对冲基金公司做到了副总裁,这样的履历在华尔街屈指可数,等待他的,是数不尽的财富和鲜花。

但贝佐斯却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,转身进入互联网行业,在简陋的车库里创立了亚马逊。

一边是唾手可得的富裕生活,另一边是前途未卜的创业之路,贝佐斯的决定曾经让他饱受非议。

直到创业成功后,贝佐斯才说起自己的心路历程:

“步入80岁高龄时,我不会考虑为何在人生低谷时放弃了华尔街的优厚待遇,反而会因为没有亲历互联网浪潮而感到后悔。

当我这样思考问题时,就不难做出决定了。”

一个只顾低头赶路、满足于眼前蝇头小利的人,是看不到事物的全貌的。

只有把看问题的视角放远,把“满足”的期限拉长,才能不被前行路上的诱惑与坎坷打败,拥有更多可能。

不知道从何时开始,我们似乎越来越容易被取悦。

打开手机,我们轻易就会被搞笑视频、明星八卦、天南海北的奇闻异事淹没;

和不同的人互动,跟踪最新鲜的网络动态,哪怕不看书、不学习,无数app的存在也足以让人度过“充实”的一天。

据统计,每年全世界会诞生万本新书、万首歌曲、亿篇文章和数以千亿计的推特信息。

在良莠难辨的信息大爆炸之中,许多人被裹挟着沉迷其中:

社交软件上的互动点赞,让人爱上了被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